第48章 水泥出世,点泥成石惊长安!
恪记工坊内,李恪蹲在原料堆旁,指尖捻着灰白石灰石粉和暗红黏土,眼神亮得惊人。?白!马.书*院* ,首_发` 石灰石…黏土…南山肯定有石膏! 水泥! 前世高耸的摩天大楼、坚硬如铁的高速公路、固若金汤的大坝画面瞬间涌入脑海。 在这夯土、三合土为主的大唐,水泥一出,就是降维打击! 盖房、修路、筑城…哪样不是金山银山? “铁头!”李恪猛地起身,声音压不住亢奋,“快!把烧窑手艺最老道、心思最细、嘴巴最严的老把式找来!立刻!” 正跟人吹嘘世家笑话的王铁头一愣,看他眼神发亮,知道又有大动静,二话不说冲了出去。 “再派快马去南山!拉最好的细石灰石和黏土!还有,打听清楚,附近有没有石膏矿!一种白色、偏软的石头(寒水石)!要快!”李恪语速飞快。 很快,几个沉稳老窑工被带来。 李恪指着原料:“几位师傅,试烧新东西‘胶泥’。我说,你们做。每一步,半点不能差!” 工匠们将石灰石、黏土细细研磨成粉。李恪心里默算比例:三份石灰石,一份黏土。又让人把烧炉剩下的煤渣筛出细粉,掺入少量。混合好的粉料送入改造过的小窑。 “火要稳!温度要高过烧陶!”李恪守在窑口反复叮嘱,“烧透!料子发红发亮结成硬块才行!” 窑火熊熊,热浪灼人。老窑工轮班盯着,汗流浃背,无人抱怨。他们见识过李恪弄出琉璃的神奇。 烧了大半天,停火。窑温稍降,拖出几块暗红坚硬的块状物——熟料。 “砸碎!磨!越细越好!”李恪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。 熟料被捣碎研磨,最终成一堆不起眼的灰粉。李恪又加入快马寻回的石膏粉(寒水石),按极小比例混合均匀。 灰扑扑一堆,毫不起眼。`r¨c!y·x`s\.?c/o?m? “郎君,这…成了?”王铁头凑近,满脸怀疑。工匠们也都面面相觑。费这么大劲,就为这堆灰? 李恪不答,拎起水桶,让人搬来河沙。“看好了!”他挽袖亲自动手,按比例混合水泥粉、沙子、水。 灰粉、沙、水翻滚,很快变成一盆粘稠灰暗的泥浆。 “这不就是稀泥?”年轻工匠嘀咕。老工匠们也摇头。王铁头欲言又止。 李恪不理,端起木盆走到库房门口一处被车轮压坏的坑洼地。抄起瓦刀,将灰泥浆仔细抹进破损处,压实抹平。 灰扑扑一滩,覆盖了土坑,毫不起眼。 “等它干透,明早来看。”李恪拍拍手。 众人狐疑散去。王铁头看着那摊灰泥,直叹气,觉得钱打水漂了。 一夜过去。 天刚亮,库房方向猛地传来惊呼:“天爷!快来看!!” 工匠们惊醒涌去。王铁头跑最快,挤开人群一看,眼珠子差点瞪出来! 昨天那滩软泥,竟变得平整光滑!浅灰色,表面坚实异常!硬得像块整石! 一工匠蹲下用力按,纹丝不动!曲指“咚咚”敲击,声音清脆如击石! “硬…真硬了!”声音发颤。 “我试试!”另一工匠不信邪,抡起小铁锤,小心翼翼敲向边缘。 “铛!” 一声金石脆响,震得众人耳膜嗡嗡! 所有人目瞪口呆!一夜之间,软泥变硬石?!点泥成石?! “神了!郎君神了!”工匠们围着那坚硬地面,敬畏地看着李恪。王铁头激动得满脸通红:“郎君!这‘胶泥’…神物啊!” “小意思。”李恪心落肚里,“来,砌段墙试试!” 工匠们热情高涨。在李恪指挥下,用水泥砂浆(水泥+沙+水)代替黄泥浆。·E′Z′小?说·网. .免+费-阅,读-灰浆粘稠,砖块砌上去稳稳当当,速度飞快。不到一个时辰,一段一人高、丈许长的矮墙立起。 砂浆稍干,李恪直接抬脚踩上墙头!在众人倒吸冷气中,稳稳站住,还用力蹦了两下! 矮墙纹丝不动! “我的娘…”有工匠腿软。 闻讯赶来的秦红梅,正见李恪在墙头蹦跶。她柳眉微挑,上前伸出纤指,指甲在未干透的灰色砖缝上狠狠一抠! 只留下一道浅浅白痕。 秦红梅收回手,清冷的眸中难掩惊异,半晌才道:“此物若用于筑城,坚不可摧。” “坚不可摧!”四字如火星,瞬间点燃所有工匠的心!